考研辞职信(考研辞职信模板)

考研辞职信,考研辞职信模板

近期,一位40岁的女子从疲惫的职场毅然辞职,选择回家陪伴父母。父母每个月给她发4000元的工资,她需要做的工作是每天陪母亲跳舞一小时,上午陪买菜,偶尔陪逛街,晚上陪父亲一起做晚餐。

这一选择引发热议,有人说这是“花式啃老”,有人说这是“陪伴尽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

对此,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全职儿女,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

其实,这只是人生中若干选择的其中之一,没啥大惊小怪的。说它是新职业,其实也算“旧瓶装新酒”吧。这一“新脱产职业”并非都是啃老,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一、既然没有好机会,何妨停下来看风景

就拿冲上热搜的这个当事人来说,她选择回归家庭,只是暂时休整,机会合适还会“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人生苦短,不必一棵树吊死。职场机会不合适,完全可以停下来“看看风景”,这无可厚非。比起“过劳死”和“职场抑郁”,这完全是明智的选择。

该女主认为“这是一份充满爱的自由职业。”在她看来,她现在的状态属于“眼前没有好机会,所以停下来看风景”。

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全职女儿”的她不需要承担来自生活的压力——爸妈每个月给她4000元,不够了还可以再要。

而他老爸老妈,非常享受这一全职陪伴,以前是“空巢”老人,现在远行的倦鸟归巢,日子突然间就有了味道,心里每天被“人气”充满,往昔的烟火气又回来了,寂寞的家又重新充满生机。

这有何不可?就算她是啃老,老人愿意,退休金让谁啃不是啃?给保姆还不如给自己孩子。

女主之所以“裸辞”,是因为她之前在一家报社工作了15年。但在2022年岗位调整的时候,她被调去了新的部门,工作繁琐,内容冗杂,专业性强,压力大,24小时待机值班。

她坚持做了半年多,但心里太不平衡。“别人都在休假或轮番值班,我却需要每天工作,有一次甚至崩溃大哭。”加上长期的职业倦怠感,她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40岁的年龄辞职,需要的不仅是辞职信,还需要极大的勇气。两个不同的声音在心底“拉锯战”,直到一个向另一个妥协。

其实“全职儿女”这份工作,更多的是亲情的陪伴和精神的慰藉。父母尚处于“年轻的老年人”,身体还都健康,并不需要她进行照顾,甚至会反过来照顾她。

做饭时她给父亲打下手,父亲则变着花样做菜,看着母女两人大快朵颐,父亲会慢慢品上一杯酒,妈妈再聊聊往事,这“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天伦之乐,岂不美哉?

这份朝夕陪伴“给父亲揉揉肩”“陪母亲聊聊天”,比起之前的歌“常回家看看”,不是更真实更具有烟火气息?

一起跳舞,共进晚餐,彼此陪伴,轻松聊天,何乐而不为?

二、职场太过疲倦,家是疗愈的港湾

工作太卷,职场太累,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中年怕被裁员,青年工作难找,常常996,或者007,已是人生常态。

有人遭遇不公平的职场待遇,愤而辞职;有人遇到意外的伤害,无奈辞职;有人承受不住大城市的压力,选择回家“疗伤”……

“妈妈在做饭,爸爸在斗地主,奶奶在看电视,叫一下狗子就会乐颠颠地跑过来找我。”

回归家庭的时光,是一种“慢生活”。陪父母聊天,做家务,散散步,弥补亲情的遗憾,这是一个很大的心灵慰藉。但多数回归家庭的儿女,是没有工资的。

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状态,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但是,“全职儿女”的生活,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岁月静好。

虽然每天能睡到自然醒,但是并不能“数钱数到手抽筋”。这样的生活并非长久之计,时间久了,即便父母不说什么,自己内心也会过意不去。

毕竟“全职儿女”在别人眼中还是“啃老”,担心被轻视笑话——大学念完了,还是没有工作,读书有什么用啊。

这些外在的压力和自己内心价值感的缺失,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缺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能中断,生活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成本,而这些经济压力又不能伸手要钱,也是让人心生无奈。

如此疗愈,好像“短期旅游” ,疗愈身体,却疗愈不了内心,并非十全十美的选择,而是无奈之举。

三、躺平只是假象,焦虑才是常态

202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首次突破1000万人大关,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而2023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人,就业岂不是难上加难?

但是“全职儿女”的成因不唯如此,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因为就业难,不得不暂时留在父母身边准备考研或考公上岸;

有人因为自己或父母患病,不得不脱产回家照顾或被照顾;

有人因为父母控制欲太强,一毕业就被绑在身边。

这里的哪一个,是轻松的呢?因此,躺平只是假象,焦虑才是常态。

朋友的女儿英国留学归来后,就业竞争太激烈,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逐渐拖成了“全职儿女”。

在国企上班的父亲会把工资分给她3000块,逛淘宝关联妈妈的账号,日常消费刷妈妈的信用卡副卡。但是内心还是非常焦虑的。

看到一些同学选择了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或者有人已经拿到好几个offer了,而自己怎么一个都没有,所以一直死命关注工作上的消息,很怕错过一些机会。

同学的儿子打算自己创业,他的观点是“与其在社会做一块边角料,不如回家做父母的一块宝”,在父母身边创业的同时,又能陪伴父母。

那么,父母资助创业启动金,这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啃老吧?

其实,回归家庭只是生活中偶尔的“调味剂”,创业何尝不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不然生活的现实会给你致命一击,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以上种种,其实都不算真正的“啃老”。他们只是一边蛰居家中,一边重新规划人生路线,这样的积蓄力量、自我调整,是为了更好地追寻梦想,再度出发。

四、杜绝父母“打包”,不可真正摆烂

关于啃老,有很多“伪命题”。甚至有人调侃“啃老分为三级”:

虚假的啃老——在家躺平添一双碗筷;

真正的啃老——去大城市打拼买房买车;

顶级的啃老——结婚生子,一家三口住父母家。

对此,我们不可否认的还有一种“全职儿女”:躺平,摆烂,真正啃老。

现在很多父母给孩子囤房,囤彩礼和车,不然怎么办呢?现实社会,年轻人一毕业就背负巨资房贷车贷,养活自己都难,父母不资助一下,又怎能心安理得?

只要子女不是真正“打包”给父母,这些都情有可原。

那种一切依赖父母,包括买房买车、买饭买菜、做家务、带孩子,都伸手要钱的做法,是真正让人唾弃的啃老。

这一点,父母需要做的是“继续教育”,要鼓励孩子自立自强,而不是一味给予。

总之,“全职儿女”情况复杂,成因复杂,在多元化的社会,部分家庭的选择也应该得到尊重。是基于不同家庭状况和人生经历的个体化、阶段性选择。

再说,这只是“临时停靠港口”,人家还会“整装再出发”,这就是两全其美的选择,非常理性,各取所需。

对部分“全职儿女”来说,既能在家的避风港里有事可做,又能回报父母恩情,也算两全其美。

它既不该被偏见笼罩,贴上“啃老”的标签,也不该被过度解读,放大焦虑,甚至夸大为群体现象。

对“全职儿女”来说,这也许只是人生之舟的一个临时停靠阶段。每一个“全职儿女”都应当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重新规划人生方向,勇敢地奔赴理想的星辰大海!

我是海灵草,喜欢写有温度的文字。感谢您的阅读,关注我,下期再见!

考研辞职信(考研辞职信模板)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