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考研(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勉励高校毕业生,鼓励引导他们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国家的期望,也是青年人的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是否也心怀一片赤诚,渴望报效祖国?若你心中已有答案,西安交通大学或许是你更好的起点。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响彻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全过程,而从1956年“第一次西迁”,到2017年“第二次西迁”,再到2022年,超半数毕业生投身西部,去往基层一线,作为国内顶尖高校,西交大始终在响应着这一国家号召,交大“西迁精神”贯穿始终、更历久弥新。小编将为大家简单梳理西交大“前世今生”,助各位深入感受其深沉的、炙热的家国情怀。

1、 青春热血书就家国情怀

1955年,正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实施时期,新中国工业投资项目的1/3安排在西部地区。这一背景下,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西迁西安的重大决定;1956年,交通大学响应号召,从繁华的黄浦江畔搬到荒凉贫瘠的西北,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大批学识渊博、家国情怀深厚的知识分子随之而来。

“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在迁校时已年过花甲。领导提出他可以留在上海照顾家庭,但他卖掉上海的住宅,安顿好瘫痪在床的夫人,只身一人踏上西行专列,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西迁时最年轻的教授陈学俊,和夫人带着4个孩子,注销上海户口,将位于繁华地段的房产交公,一走就是一辈子;除此之外,还有张鸿、陈大燮、赵富鑫,周惠久,黄席椿,沈沿贤,严峻等教授学者,这是一串串闪光的名字,每一位教授学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这些为了祖国甘愿放弃优渥生活的动人往事,还原了那份“义无反顾,不问西东”的豪情,也不断激励着此后的年轻人胸怀大局,献身祖国。他们是那个时代老一辈“交大人”的缩影,也是西交大家国情怀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更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

家国情怀是崇高的,也是厚重的,于当代青年而言,厚植家国情怀任重道远。但科·达勒维耶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一辈“交大人”的故事虽简单,但读来却足以振奋人心,寥寥数语背后是毋庸置疑的的实力,是炙热的情怀。置身西交大,浸润于浓郁家国情怀之中,所能获得的成长必然远大于所想。

2、 扎根西北造就果硕花红

交大西迁是西北地区高校发展重大事件,也是西北地区科教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从一片农田开始,初期以最原始的竹草作为建筑材料建成部分建筑设施,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1000多名建筑工人争分夺秒地施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建起了一所新的交通大学,携骨干精英,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西北高教明珠的传奇篇章由此开头。

“中国真空开关之父”王季梅是西交大“西迁大军”中的一员,一手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真空电器研究课题组。1958年—1964年,王季梅在极其简陋的环境和条件下,从无到有,研发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真空开关。在以王季梅为代表的几代教师的持续努力下,西交大教师队伍形成了“严谨、和谐、朴实、求真、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团队核心文化。据相关数据统计,近5年来,共有15名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在团队指导下毕业,并迅速成长为电气相关领域各高校、企业与研究院所的业务骨干

历经多年,西交大已建成为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31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在编教工6660人,其中专任教师3810人。师资队伍中入选院士、杰青等国家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478人次获评国家级各类创新团队51个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3名。办学体量与日俱增,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西交大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掷地有声。

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是家喻户晓的老牌“985”、“211”典型代表,又是“双一流高校中的佼佼者。不论从哪一时代的视角来看,该校一直都处在中国高教之巅峰。而随着西交大实力的壮大,其“西迁精神”的内涵愈加丰富,其释放的能量也越来越大……

3、 前仆后继成就盛世芳华

2017年,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动工,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即将拔地而起,西交大“第二次西迁”计划启动。

据悉,西交大创新港不仅有与高级写字楼同等条件的生活设施,交通方便、智能全覆盖,还汇聚院士、领军、青拔等3万名科技人才,在理、工、医、文四大方向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平台。从硬件设施到软件配备,全都是顶配。更值得一提的是,西交大创新港还与其系统方案和核心产品的提供商同方艾威康联合,实现了包括智慧教室、精品录播教室、研讨教室及标准教室等300余间教室空气质量、环境温湿度、照度等环境的自动监测、智能调节等功能,并与课表、多媒体设备等形成联动机制。

不得不说,作为国家大力支持、西交大重点投入的积极探索21世纪大学新形态而建立的重要平台,西交大创新港也太太太有排面!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搭建最优质的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西交大已然在行动,西迁精神历久弥新。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超半数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及重点单位就业”,再一次呼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西交大公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该校2021届毕业生共计8993人,到国家重点行业及重点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6.29%,其中到国资委直属骨干央企重要科研机构就业人数占21.76%。与其往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相比较,其毕业生中服务中西部人数略增,去北上广人数略降

前有先辈毅然西迁,扎根西北,后有西交大创新港应运而生,蕴含无限生机,今有交大学子积极投身西部、到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西迁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目光至此,相信同学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较为立体且丰满的西交大的形象,也多少感受到了西交大“西迁精神”的巨大能量,以及西交大与生俱来、与时俱进的“家国情怀”。

《光明日报》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芜的人生。只要有梦想,有热爱,有追求,有奋斗,青春之花必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青春之花的雏形是一颗颗稚嫩的种子,种子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地、离不开充分的灌溉、离不开阳光的普照,西交大自然是“万亩良田之一”,是“源源不断的河流”,是冉冉升起的太阳,是万千“心怀国之大者”的“初心启航码头”,有大学如此,又何愁“报国无门”!

关注“大学深度解读”,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深度解读!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