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大学思政教育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下应在遵循传统思政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基于如下原则展开:

(1)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体现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性原则的提出主要考虑的是在新媒体影响下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属性特征。在教育创新过程中是否坚持贯彻了及时性原则,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否真正发挥出其作用。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是依照问题解决的流程,将多种不同类的单一方法整合起来,使其演化为更具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创新方式。基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构特点,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将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重构组合具有较强的可能性。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是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各种方法虽然在类型上不尽相同,但相互间却具有紧密的关联,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引发冲突。也可以说这些方法间存在较强的综合性,排他性并不显著,能够如积木般组合、搭建出各种造型,充分发挥出合力,进而帮助大学思政教师及时发现、认识和修正错误。

(3)治本性原则

治本性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对大学思政教育进行治理的原则,是指教师利用教育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根本角度探寻出引发问题的关键原因,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4)区别对待原则

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差异表现由矛盾呈现出的特殊性决定。各事物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能够使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清晰的划分事物。从而考虑到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来解决问题。对于大学思政教育来讲,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因人制宜,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其二,因时制宜,根据时间因素导致大学生思想出现变化,从而更为灵活地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不能采取固化的方式或方法解决问题;其三,因地制宜,思政教师必须从“实地”出发,选择更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不能够在任何地点就采用一种固化方法。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

(一)转变教育队伍观念扩大思政教育话语权

对于教育工作队伍的优化而言,学校的领导阶层要优先改变对待思政教育的观念和态度,加强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深入到学生组织内部,以自身为根本,逐渐增强学校领导层级对思政理论的认识和了解。建立监察机构,制定科学的监督制度,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持续完善和优化思政教育政策,加强全校全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定期组织授课比赛,确保专职教师的授课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准,拓展思政视野。同时,还有必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根本上强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高校还应进一步完善教师人才的引进体制,吸取具备高科研能力和职业水平的教师扩充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科研申报之中,强化其科研调查能力。借助定期开展的科学研讨会,利用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的开展。此外还需要适度提高思政教师的入职门槛,在强化人才引进的同时,将职业水平不高,不具备责任心的教师剔除,强化人才选聘,真正做到教师选聘的质量控制,推动教师的个体发展。

(二)加强学生观念培养增强新媒体话语传播有效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话语体系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教师应通过沟通方式培养大学生成为思政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从而培养大学生身心与社会和自然的共存发展,推动全面育人。但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不具备充足的社会经验,易受传播环境影响。所以,高校应重视起对新媒体教育的监督和管理,集合多种媒体构成合力,共促发展。完善对新媒体教育体系的监管,构建健全、完备的掌控机制。积极开展媒介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意识,以更好的应用新媒体。倡导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科学的舆情监管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正向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新媒体工具,强化舆情监督,共建良好的新媒体环境,使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得以正向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新

(一)增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型和主动性,才能彰显出教育的实效性。当大学生接受新媒体之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运用,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在哪种新媒体平台上获取到所需的信息。由此不难发现,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更具多样化特点,新媒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因此,思政教师必须要去主动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情况,以及大学生所关注的信息情况。思政教师只有摒弃老旧思想,消除被动意识,主动探寻大学生成长动态,清楚了解到大学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进而去评判和预测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主导性和主动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教师的主导性和主动性要得以同时提升。哪怕是处于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之中,凭借对新媒体平台的灵活运用进一步强化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师必须加强对教育进度的掌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组织,正向引导学生思想的发展,确保始终承担着主导作用。尤其是针对存在较大争议或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时事热点时,教师更是应强化自身所具有的主导和疏通作用。

(二)在新媒体基础上构建主体间性关系

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间不单纯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的联系,更是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利用新媒体重新构建主体间关系,创新教育主体,在本质上可以认为是教师和学生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建立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通过新媒体下教育主体间关系的构建,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均具备主体性,这一点是二者的共同特点。但教师和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并非完全对等。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主体性上也体现出必然的差异,从而形成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被动追随的一种新型主客体关系。

可以认为主体性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媒介的选择之上。而客体呈现出的主体性则指的是其能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之中,能够自主消化接受到的教育,从而形成一种由内化演变至外化的思想培养过程。在新媒体基础上建立的主体间关系,需要教师进一步激活自身的主体性特征,以此从积极的一面影响学生。同时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且进一步发挥出自身具备的主观能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一)提升新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大学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应用新媒体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充分感受到新媒体带来的优越。但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会存在依赖或沉迷新媒体的问题,例如游戏、网络聊天等。同时此类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复杂程度持续提高。为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强化媒介素养尤为重要。

思政教育不单纯是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法律教育,强化大学生科学、合理应用新媒体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展现出媒体起到的积极作用,规避负面影响。新媒体所赋予的时代环境下,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信息,其中不乏存在迷信、暴力、诈骗等影响道德的信息。在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必须充分结合认为教育、新媒体应用与伦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同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媒介素养。

(二)依据舆情变动更新思政教育内容

新媒体一改传统舆论的发展环境。应用新媒体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大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手段即时即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考虑到大学生自身心智尚未成熟,冲动性较强,易受到网络中负面舆情的影响。例如大学生在了解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热点信息时,如果缺少正确引导,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为此,思政教师需要在准确识别网络舆情信息的基础上,重视起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培养的正确引导。尤其是在面对敏感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思政教师必须紧跟舆情变动,根据事实情况,持续完善和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从积极层面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理想信念。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一)增强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促进思政教育和新媒体技术相互交融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是最能体现教育时代性的一点。调整理论课教学方法,进一步渗透、融合思政理论教育和新媒体技术,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优质教学内容的广泛传播。例如可借助微信公众号打造微课,整合各类视频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更具开放性的平台辅助学习,一改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多变、灵活的新媒体方式,将更丰富的内容多元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育实效。

有关部门重视起新媒体应用于大学思政教育的规划工作,明确新媒体占据的重要地位,系统化培训大学思政教育中的新媒体管理人员,确保教育方案能够顺利落实。培养出一支具有高素质能力的新媒体管理队伍,提升新媒体监管能力,并设置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同时持续增强人才引进工作,利用新生代人员带动教育观念的革新。开放更多的优化政策,采用多种渠道引入专业管理人员。由团委、党委、宣传部等多方部门协同组建新媒体管理队伍和机构,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采用调查方式了解大学生在教育中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考评工作,确保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新媒体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培养创新意识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大学生思政教师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坚持贯彻创新理念的培养,以贴近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创新需求。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中新媒体的应用效果进行教学调整。整合音视频、文字、图片资源构建贴合新媒体特征的立体化教学内容,运用更易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同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利用案例教学或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这种教学方式上的改变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赋予了大学生猎奇感,能够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起到的榜样作用在思政教育中向学生渗透创新和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词汇,积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使思政教育一改传统的刻板印象,用灵活、巧妙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此外,大学思政教师还能够利用新媒体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开展互联网线上教学,构造优质的网络课程,充分满足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一)利用新媒体强化传统思政教育载体技术升级

在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主要的载体包括理论教育、会议、沟通、党或群众团体组织的活动等。新媒体时代影响下思政教育不仅需要发挥出传统载体的作用,也需要在时代环境下持续进行升级,并优化利用。换言之就是思政教育理应依托于新媒体,实现对传统教育载体的改进和优化,将新的活力注入其中,从而在技术层面上做到持续的优化和更新。

创新教育载体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进行改进和优化,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对传统教育载体的创新,依托于新媒体技术实现教育载体的升级。例如,能够将新媒体载体融入到传统的思政教育载体之中,利用新媒体技术辅助开展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等。由此通过新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凭借更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

同时,辅导员可以在日常思政教育载体的适用过程中,多运用不同的新媒体载体进行教育信息的传递,帮助大学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大学生的思政思维,切实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

(二)关注新媒体技术发展动向创建思政教育新载体

在时代的发展下,新媒体技术出现跨越式发展,且逐渐衍生出一些全新的媒体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载体的创造和发展则是新媒体时代下大学思政教育载体创新的关键。思政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思政教育中传统载体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平台作为新型载体强化思政教育。

此外,思政教师还应不断增强自身预测新媒体发展的能力,持续关注新媒体发展方向,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开创出全新的教育载体。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应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响应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旋律,充分彰显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起到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正面的引导舆论。同时,还需要借助多种新媒体手段对思政教育的新空间进行开辟,搭建主题网站,注重新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鼓励思政教育载体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

类似文章